【字号 】 【打印】 【关闭
以主题教育为契机
 深入推动“三全育人”落地生根

● 徐伟 王向东

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来,我校在检视问题、整改落实工作中,精准对标“三全育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出整改“套餐”,将“三全育人”的思想精髓与整改工作有机结合,在立德树人的同时让广大学生在学校事业发展中增强了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员参与 形成“三全育人”合力


“什么样的青春最美丽?我想最美的青春一定是在与祖国同心同向的奋斗中得以铸就,远大的理想一定是与时代并跑甚至领跑的拼搏中方能实现。”9月20日,在新生开学典礼上,校长王焰新以“与家国同心偕时代同行”为主题,为全体2019级新生上了一堂语重心长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为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我校不断强化思想教育,开展本科新生“入学教育引导月”活动,以“识读地大,适应大学,规划未来,做追求卓越的地大人”为主题,通过普适性教育、特色教育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为新生量身定做个性化教育“菜单”,开展理想信念、专业导航、生活指导、学习方法等主题教育。学校还组织“红色之声”“青年讲师团”等主题宣讲团,开展“读懂中国”系列主题活动,深化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为帮助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9月10日,校团委开展“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主题故事分享会,由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退伍大学生、创新创业达人、大学生村官等不同类别的在校优秀学生开展主题宣讲,通过朋辈榜样学习增添青春心向党的力量。
学工处组织学生党支部书记集体讲党课,为党员们讲了一堂堂精彩的党课;校团委组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训班,开展2019年“百生讲坛”省级活力团支部、优秀主讲人评选活动,在全体学生党员中掀起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学习热潮,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学习局面。

学校通过组织教师参评“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杰出青年基金”“金锤奖”“湖北名师”,评选校教学名师、师德师风模范、最美教职工、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研究生的良师益友等,组织青年学生参评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向青年学生传递向上向善正能量,形成“三全育人”的巨大合力。


全时贯穿 学做结合践使命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学校坚持“学做结合”,促进学以致用,引导学生以服务武汉军运会、以投身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以开展常态长效的志愿服务践使命,让青春在实践中绽放出绚丽的光芒。
在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志愿服务中,学校从2370余名符合条件的报名者中选拔了15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在校博士生陈晨担任军运会志愿者形象大使,22名师生任裁判及救生员;10名国际学生为外国嘉宾、军运会选手及国内外游客提供黄鹤楼景点讲解等志愿服务,外国语学院师生从事着语言服务工作,激发学生在重大活动中展现地大师生的风采。
学校积极组织学生投身社会实践,把“学习之路”作为深入推进“五个思政”建设,完善“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创新举措。暑假期间,660多支社会实践队伍、260多名带队老师、近1.4万名学生,通过实地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展览馆、重大工程项目,使学习之路主题实践为青年成长注入不竭动力。地球科学学院、资源学院等学院的教师,更是带领学生走出国门,把课堂搬到澳大利亚、俄罗斯的荒野上,开展野外地质实习。“向海图强筑梦海洋”社会实践团远赴印度尼西亚,实地踏寻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山川、河谷、海洋、工厂,同学们培养专业技能、吃苦耐劳品质、团结协作精神的同时,也树立了真挚、朴素、深厚的爱国情怀。

 “我们要将青春融入到奉献之中,走进大山,帮助那里的孩子们。”自2005年成立以来,“山中花儿”爱心助学团派出近80支暑期活动队伍,足迹遍布三省五地十余所学校,志愿者1200余名,资助金额达32万余元,受助学生4000余人次。山中花儿、明德风、启明星、夏心续梦……各种志愿服务社团的学子们,利用寒暑假等休闲时间,开展常态长效的志愿服务,为“三全育人”的地大实践进行精彩注解。


全域协同 综合改革显成效


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如何依托我校优势学科和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步入地球科学的殿堂?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学校不断强化学科、课程育人导向,坚持课内课外结合、线上线下结合、理论实践结合、育德育心结合,推广思政课“一线二红三实”教学模式,开设了“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思想政治选修示范课程,实施特色文科能力提升计划,以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为研究重点,打造学校特色专业智库。
9月初,我校以课程思政为切入点,在全校开设《地球科学概论》通识课,金振民院士作开篇授课。该课程由学校地球科学领域知名教授联合授课,旨在引导学生步入地球科学的殿堂,对人和地球、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思考,启发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努力。10月以来,我校新开设《生态学概论》通识课,在全校一年级本科生中开讲,把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思想种子播种到广大新生心中。
环境学院作为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三全育人”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有效的创新探索。如启动了美丽中国“4+N”环境地球科学类课程思政建设计划,提出“环境育人30条”,实施“张国旗班”行动计划、打造“1+6”资政育人载体,以工匠精神将“三全育人”要求融入大学生进、管、出各环节,探索水土气生的大环境学科群一体化育人,积极培养政治坚定、专业精湛、能力过硬、素质优良的生态环保铁军,开拓了“三全育人”的新局面。
通过多措并举,我校“三全育人”取得丰硕成果。9月以来,在科技创新方面,就有5项学子作品在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奖;博士生余芳文在2019年国际大学生类脑计算大赛获创新特等奖;高瑞翔、陈一仰、范增辉、黄博文在在中国大学生GIS软件开发竞赛中获特等奖;学子获首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竞赛一等奖;在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中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在创新创业方面,学子在第二届“地质+”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金奖、在第五届“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1银3铜。在体育方面,学子在军运会上夺得3金4银1铜,在全国水中健身操比赛中获团体第一名。此外,在湖北省“爱我国防”大学生演讲比赛、2019教育部关工委“读懂中国”活动、湖北省高校戏剧展演活动等活动中,我校学子连续获奖;宣传工作中,我校获评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2018-2019年度“新媒体贡献奖”。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作为育人主体的教师也取得显著成绩。王焰新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力哲教授入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郑建平教授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彭静副教授在意大利获当代艺术大奖等。孔少飞教授源排放与区域大气环境团队师生为擦亮“武汉蓝”做出了贡献,受到武汉市生态环境局的高度赞扬。教师们充分发挥示范作用,促进了师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我校在“三全育人”过程中,实现了办公、教室、科研楼有线无线室内覆盖、学生宿舍无线覆盖,校园网络10G到楼、1000M到桌面;未来城校区入驻学生5400人,用网流量达到5G;新设未来城校区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点,优化未来城校区通勤班车班次、时间,安装未来城校区公共晾衣架,启动设立饮食价格平抑基金、增加食堂保障品种供应、提高卫生质量等,确保饮食保障平稳有序运行,赢得师生一致好评。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让我校更加明晰“三全育人”工作思路,建立起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线上与线下全领域覆盖、全要素融合的立体化育人体系,着力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品德高尚、基础厚实、专业精深、知行合一”的高素质人才,争取创造出新时代“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地大经验和地大品牌。

责编:丁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