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 【打印】 【关闭

那座竖立的雕像

——“红色光影”主旋律电影《红山雨》观影心得

 

● 郭文杰

   

阳光明媚,是上天对他的品质与功绩的颂扬。

井水涌出,是他无数个日夜倾心付出的结晶。

壮观送行,是上万名群众恳切的挽留与不舍。

阴风惨淡,是老天为他无尽的惋惜和忍住的泪。

屹立在电影《红山雨》中太行山之巅棋石岭村的那座石像,是郭奇(人物原型张国旗)敢于担当,无私奉献精神的永恒伫立;是当代青年对专业、家乡执着的热忱和为使命坚守与奋斗品质的永恒仰望。

电影里的郭奇和现实中的国旗一样,是一个来自山西太行山之巅棋石岭村的贫苦孩子,家乡长期缺水,给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带来了无限悲伤和痛苦。水,成了他们的心病。郭奇上学前都要翻山越岭跑到三公里外的手指泉背回一桶来。水,在他的生命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妈妈因挑水不慎坠崖身亡;爸爸为求水砍树入狱;姐姐供他上学早出嫁;哥哥因他志向晚娶妻;父老乡亲因他上学纷纷捐钱……。他身上承载太多人的期望和爱,还有他从小的梦想,郭奇凭借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如愿考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选择水利工程专业就读。

四年后,他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毕业,放弃了城市高薪职位的聘请,放弃条件优越的政府机关,来到基层实现自己和家乡祖祖辈辈寻找水源的理想,把自己四年所热爱所学习的专业知识运用到生他养他的故乡。

回到家乡为了得到取水方案,他四处奔波,收集资料,亲自测量,科学论证,最终形成可行性的提水方案;为保证工程质量,他四处查询,亲自上阵指挥;为维护已有水源,他与朋友翻脸;为尽早完成工程,他三过家门而不入,妻子生孩子时他还在工地上。在陵川县水务局工作期间,郭奇为解决当地农民群众吃水难问题,深入到每一个山庄窝铺,走遍全县的深沟野壑,为引领群众奔小康作出突出贡献。

张国旗这一生仿佛就是为水而活,这一生也在做这一件事情,一个人一生只做一件事情,该是多么了不得的事。他好像很少为自己考虑过,绝大多数都是替父老乡亲们考虑,因为他知道乡亲们的迫切需要,因为他曾经深深的体会过这一切。生在这片土地的他也将汗水、青春和梦想耕耘在这片土地。

付出终有回报,那激动人心的一天终于到来,锣鼓升天,彩旗飘飘,乡亲们盼望着这一天已盼得太久了,水终于出来了,那水是如此的净,如此的甜,乡亲们终于如愿以偿了,突然间水停了,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了,锣鼓声停了,没有人回过神来,每个人都用渴望的眼神望着他,他走下井,没过多久水就开始往外涌,骤停的锣鼓声也开始恢复活力,可是,人们很快发现那水竟是红色的!顿时人们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了,“塌方了,郭奇还在下面”,人们纷纷拥向井边,郭奇很快被拉上来了,满头是血,所有人的心都系在他身上,也许很多人都在心中默默的祈祷着他不会有事,可是上天仿佛在这一刻失聪了,郭奇用这种方式与他的家乡,与父老乡亲们永远的告别,随着支书从井中上来,人们才明白,关键时刻是他推开支书,用自己的身体挡住砸下来的石头。如今,水恢复正常,而他却离我们而去,不,也许并没有,因为那水将会一直流淌。在那一刻,我泪如泉涌。

红山的雨,是郭奇用血水融化的,那喷涌的甘甜井水,不仅是他用汗水、血水寻来的,还是33个有限年头的心血挖掘的;更是他的梦想、热爱与责任的归宿和见证。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环境学院校友原水文系学生张国旗用一生来诠释了这句诗的含义。作为环院学子,他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的榜样:不忘初心,本真淳朴,四年大学生活他依旧保持对家乡的爱和对专业的热忱;艰苦朴素,勇攀高峰,他永远都吃苦在先,不计得失,奋斗在脏苦累险的水利工程第一线;基础厚实,专业精深,他是最刻苦努力的毕业生;品德高尚,无私奉献,他是我们所有人的镜子。他是我们的骄傲,时过境迁,精神不朽,作为环院学子,让我们把张国旗精神传承、发扬光大,展现出环院学子的风采。

赤子之心,无私奉献,坚持到底,拼尽全身力气,用尽毕生精力把自己献给水利工程,献给哺育他的大地,献给梦想和责任。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他用自己不变的虔诚和心中的大爱与感恩,告诉了我们什么叫人格与英雄。

                                                                            责编:刘柳君


后记:张国旗,是我校原水文系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051855班学生。2007年5月1日,张国旗雕像树立在了水工楼后,他的精神也永远留在了地大。水工楼后,每当野棠花落,每到清明时节,夏心续梦的几十名山西学子,不约而同地来到老乡雕像前,他早已是山西学子的楷模,他成为了学校永远一分子。张国旗去世后,陵川县投入3亿多元基本解决了全县人畜饮水问题,当地群众都喝上了安全、方便的自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