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院89届校友毕业三十周年返校欢聚暨
纪念张国旗校友座谈交流会举行
● 王碧
奋斗筑梦新时代,深情守候环境人。国庆佳节、丹桂飘香,未来新居、地子荣归。10月3日下午,我院89届百余名校友齐聚未来城校区环境学院报告厅,参加毕业三十周年返校欢聚暨纪念张国旗校友座谈交流会。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储祖旺,未来城校区管理办公室主任张玮,校教务处处长周建伟,环境学院院长马腾,环境地质系陈植华教授,水资源与水文地质系主任万军伟教授,党委副书记姜明敏以及在校师生代表参加活动。
姜明敏主持座谈交流会。
座谈会开始前,2018级本科生刘宇杰同学表演笛子独奏《望乡》,将89届校友们的思绪拉回三十年前的青春岁月。
马腾致欢迎辞,并从历史沿革、学科建设、师资力量、学生培养等方面介绍学院近年来发展情况。他代表学院1800余名师生热烈欢迎校友们回家,对校友们长期以来关心学院发展、设立奖学金表示感谢,对校友们三十年来为国家改革开放作出的贡献、取得的卓越成绩表示敬意。他希望在校师生向校友们学习,弘扬“张国旗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国梦、地大梦的实现不懈努力。
原51852班班长、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油气储运专委会副主任、秘书长、北京中地华安地质勘察有限公司总经理颜宇森校友发言。他说,毕业三十年,同学再相聚,非常激动。感谢母校的培养、母院的盛情邀请和热情接待、组委会和学院师生的辛勤付出。他深情谈到,同学情最真、最纯、最温馨。他衷心祝愿母院发展越来越好,老师们、校友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原51855班学生、张国旗室友,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武汉中力岩土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邓宏校友发言。他为在场师生讲述了张国旗在校期间的感人故事。他谈到,张国旗毕业后毅然放弃了省城的工作机会,选择回到了严重缺水的家乡,不畏条件艰苦,坚持在工作一线,将自己短暂的一生奉献给了家乡的找水事业。他说,张国旗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践行。他勉励在校青年学子向张国旗学习,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
在场师生重温纪念张国旗先进事迹的电影《红山雨》,深切缅怀张国旗校友。
2016级本科生、“张国旗班”实践团成员陈柳源分享了实践团在张国旗故乡——山西省陵川县追寻校友足迹、学习张国旗精神的经历。他同其他实践团成员一道,从陵川回校后,组成“张国旗精神”宣讲团,号召广大青年学习张国旗,做“红专能优”的时代新人。
陈植华教授作为学院教师代表与校友们亲切交流,与校友们一同回忆往事、畅聊现在、展望未来。他表示,很开心能参加此次欢聚会,希望校友们能常回家看看。
张玮讲话。他代表未来城校区热烈欢迎89届校友们的到来。他说,听到校友们的发言和交流,非常受教育、感动。以张国旗为代表的89届优秀校友们一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表示,母校永远是校友们的精神家园,管委会一定竭尽所能建设好、发展好、守护好未来城校区这个新家,随时欢迎校友们回家。
时任89届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系辅导员、现任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储祖旺作总结讲话。他表示,非常高兴与校友们相聚未来城校区,共同见证学校近年来取得的巨大发展。学校的改革发展与校友们息息相关,离不开校友们的关心与支持。他谈到,张国旗是国家改革开放四十一年以来涌现出来的优秀典型之一,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事,他具备的专业报国、人民情怀、淡泊名利、敢于牺牲自我的精神品质是地大人精神的体现,值得我们去学习、弘扬。他强调,以张国旗为代表的89届校友们在各自岗位上将报效祖国与个人发展有机结合,为国家发展作出了贡献。他希望,校友们继续保持奋斗状态,发扬校训精神,继续书写人生辉煌的篇章。
张国旗,系我院1989届水文地质专业毕业生。毕业时,他放弃了省城优渥的工作机会,选择回到严重缺水、贫困落后的家乡,运用专业知识致力于解决家乡“吃水难”的问题。在他的努力下,家乡陵川县多地的村民喝上了干净、放心的甘甜水。2001年,张国旗在打井找水一线工作时,突发井壁坍塌,为保护他人,以身殉职,年仅33岁。山西电影制片厂以他的故事为原型拍摄了电影《红山雨》。
今年正值89届校友毕业三十周年,张国旗的同学们相聚未来城校区,纪念张国旗、缅怀张国旗,以特殊的方式弘扬张国旗精神。
责编:丁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