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 【打印】 【关闭

地质微生物组国际研讨会


● 姜舟 张学海


2017年10月14日,由环境学院承办的《地质微生物组国际研讨会——地下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功能和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在武汉开幕。参会单位有美国的密西根州立大学、迈阿密大学、田纳西大学、伊利诺伊大学、俄克拉荷马大学、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阿贡国家实验室,英国的东安格利亚大学,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大学,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中国的香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深圳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100余名专家学者。校长王焰新、中科院院士殷鸿福出席。环境学院院长马腾,副院长祁士华、王红梅,学院相关专业的师生参加会议。 

校长王焰新致词。他指出,地质微生物作为地球生物圈中的重要成员,直接参与碳、氮、铁、砷、硫、磷和其它元素的大循环,而且介导着多种污染物在地下的迁移、转化和降解,在维护地下环境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开展地下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对准确预测微生物种群与地球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精确的污染物反应迁移模型以及科学地应用地质微生物组,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他还简要介绍了我校以地质微生物学为着力点,推动生物学科与地球科学学科融合发展的思路举措和取得的成效。 

开幕式上,美国科学院院士密西根州立大学James M. Tiedje教授就采用纯培养、16S高通量测序和基因组学手段剖析农田土壤根系环境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作了学术报告。 

迈阿密大学的董海良教授就深部生物圈的历史、当前中国前沿的研究课题以及将来的研究方向等作了学术报告;香港大学顾继东教授就发现我国南海微生物参与碳和氮的转化的新机制作了学术报告;美国大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James K. Fredrickson教授就环境中锝的生物地球化学并如何将其运用到地下环境中作了学术报告;王凤平教授报告分享了对海洋沉积物中甲烷的生物转化过程的新见解。  

开幕式后,众多国际和国内专家在两个分会场分别从地下微生物的群落和结构和微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两个方向进行了汇报和讨论。会议期间,讨论热烈,很多老师和学生都收获颇丰。

据悉,研讨会从2017年10月13日开始,10月15日结束,地质微生物组国际研讨会由湖北百人、环境学院生物系石良教授发起、环境学院承办。


责编:苗聿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