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 【打印】 【关闭
胸怀祖国 放眼世界 带你领略第一届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中外合作办学)毕业班

●  王海锋  耿婧

全班32名毕业生,27人被滑铁卢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乌德勒支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录取,升学率为84.4%,双学位获取率96.8%。。2022年毕业季,2018级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中外合作办学)学生交上满意答卷,环境学院首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国际化办学成效取得新硕果。
近年来,环境高度重视国际合作交流,践行“开放活院”科学办学治院理念,始终把国际化作为研究型学院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融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功能之中,融入水-土-气-生-环学科专业建设发展之中,融入人才-团队-项目-平台-成果关键要素之中,以国际化合作办学为契机,重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中加合作办学)专业是我校首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采用“2+1+1”的培养模式,第三学年学生赴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进行全日制学习,目前已招收四届本科生。四年来,环境学院以国际化的视野和标准来推动该项目发展,努力培育为国家经济建设所需的高层次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今天一起走进中加班的故事,探究他们优秀的秘密。


中外高校强强联合,开启国际化办学新篇章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共同建立国际化合作办学机制,是跨学科教育教学的一次新尝试,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自然科学知识、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良好科学作风的水文地质、环境与生物学交叉的国际复合型人才。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于2018年正式招生,是我校首个经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该项目采取合作培养和共享资源等形式,依托我校地质学和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流学科,结合我校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特色专业优势,借鉴、吸收滑铁卢大学理学院的学科优势。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会根据滑铁卢大学的必修课程,结合地大以及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对本科生的培养要求,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专业总课程和核心课程的三分之一以上由滑铁卢大学教授讲授,引进加方课程15门,占全部课程门数(不含第三年在滑铁卢的课程)比例为32.6%;加方教师所授专业主干课18门,占全部专业主干课比例为58.1%,并引进了滑铁卢大学ESL英语课程,构建了以全英双语课程为核心的国际化课程体系。在项目的教学过程中,滑铁卢大学前两年委派教师过来教学,与中方老师进行人才培养的沟通,并且提供教学大纲、课件、课程练习、试卷等配套的课程教学资源,提供国外专业领域的知识。
负责该项目的环境学院副院长柴波指出,在办学过程中,学院与滑铁卢大学理学院共同探索合作项目的运行和管理方式,构建了国际化的课程体系,组建了一支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形成了基于在线课程的混合教学模式,建立了有效的联合管理机制和质量保障体系,并最终构成了该项目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面对学生在全英或双语授课的专业课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时了解学生的困难点及诉求,并给每门外教专业课配备中方教师担任助教辅助学生学习。

“胸怀祖国 以红专能优为标尽显铁军风采,放眼世界 凭古今中外之学续写地大荣光”。2022年5月20日,地下水科学与工程2018级中加班的同学们收到了来自王焰新校长的真情“表白”,在首届中加班开学典礼上,王焰新校长也曾寄语同学们,“要树立信心、勤奋学习、拓展国际视野、争做中外交流使者”,中加学子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环境学院红专能优生态环保铁军的风采。


支部建设引领学生政治坚定,心有所信方能行稳致远


按照专业设置党支部,把支部建在专业上。贺沁文担任地下水专业大学生党支部书记,积极组织党支部开展各类政治理论学习与实践,参与学院“张国旗班”行动计划,2021年地下水专业大学生党支部被评为学院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贺沁文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8级中加班坚持思想引领,以党建带动团建,班团一体共奋进。团支部连续两年获得“校级五四红旗团支部”荣誉称号。
在党组织的引领下,班团骨干进行带头领航,开展富有特色及形式多样的班团会,不断强化班级成员的理想信念。团支部特色品牌活动“地水说的对”宣讲团以“讲好美丽中国故事,争做生态环保铁军”为宗旨,创新性建立了“地水说的对”多维宣传矩阵,打造“地水说的对”微信公众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宣讲及微信推文形式,面向全校开展生态文明及战疫精神宣讲活动,累计覆盖达1000人次,结合专业中外办学特色,宣讲团还积极向海外大学生群体宣传中国抗疫风采和脱贫攻坚成果,用好国际平台,向世界宣扬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听见地大声音。
作为中加班的首届学生,重视专业氛围的整体建设,充分发挥“朋辈教育”示范引领作用,积极主动与专业内学弟学妹开展交流会,进行学习体会、班团建设管理经验分享,让中加精神代际相传。

在班级同学的共同努力下,班级多次获得校级集体荣誉,2019年获得校级先进班集体、校级主题团日设计大赛一等奖,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分别获得校级“百生讲坛”活力团支部二等奖、校级五四红旗团支部、校级先进班集体标兵等荣誉称号。耀眼的成绩背后,是所有班级成员和中加人的奉献与传承,也是他们情谊的见证与褒奖。


专业精湛培育时代新人,跨学科培养成效显著


中外合作专业中英文授课比例高,课程多、难度大,这无疑是对步入大学接受新模式学习的学生而言是项挑战,也曾因学习模式的转变而感到不知所措。班委集体商议,要充分发挥“领头雁”的作用,走在前、作表率,依靠集体的力量,争取让每位同学都不掉队。他们定期找来各个科目成绩优秀的同学,梳理总结基础知识,总结重难点,以寝室为单位督促寝室成员学习,考前集中收集同学们的问题,组织联系老师答疑。
面对两校跨学科的交叉培养,第一届学生在摸索中前进,这得益于学生自身的努力,也离不开老师们的循循善诱、谆谆教诲。2018级中加班学生四年大学,经历三年疫情,大三期间因受疫情影响,不得不克服两国时差进行远程在线授课,班主任刘鹏老师对2018级学生给予了高度评价,“学生们都十分刻苦,因此他们很快从一开始的‘有困难’到‘进步很快’,最后逐渐适应了特殊的语言环境”。

除了专业学习之外,在野外、实验室、图书馆、智慧教室都能看见学生活跃的身影。班级学术科研氛围浓厚,班内同学参与科研项目共计13项,国家级科创项目5项,共获约7万元科研经费。2项实用型新型专利,3项国家级专业奖项,第一作者公开发表论文3篇。


以能力过硬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创新创业团队屡创佳绩


四年来,2018级中加班的学生们积极参与创新创业类项目比赛,创新创业氛围浓厚,在各类竞赛获校级以上奖项累计70余次。程毅康创建科创团队“炭合”并成立炭合环境科技(湖北)有限公司,依托专业平台打造项目团队。在“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多项赛事中,他带领创业团队奋勇争先,获得国家级荣誉3项,2021年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际赛道国家级铜奖、传统赛道国家级铜奖,2021年第八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乡村振兴专项)国家级优秀奖,获得省级以上荣誉4项,团队还被王焰新校长寄语“炭合团队,大有可为”。






素质优良树立责任担当,尽显生态环保铁军风采


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不仅在学术科研、创新创业方面收获颇丰,2018级中加班学生还积极响应学校号召投身于志愿服务、疫情防控、乡村支教、社会实践等领域,展现生态环保铁军的优良素质。曾为一同学在2019年担任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志愿者,负责跳水比赛外场志愿服务,其工作受到认可并获得校级优秀志愿者荣誉;吴思宇同学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主动加入家乡社区防控第一线,物资搬运、体温检测、信息录入,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青春力量;程毅康同学利用假期时间走进乡村小学进行支教,参加的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获得国家级银奖。
不啻微茫,造炬成阳。他们以实际行动彰显中加学子的精神风貌,代际相传中加班的优良传统,以胸怀天下走向更广大的国际舞台。

毕业是一段新的启程
祝愿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
每位毕业生
都能在所热爱的领域里
踏浪而歌 筑梦前行

责编:解茂凤